【環球新視野】警惕人工智能算法陷阱 消費金融領域呼吁加強監管反對歧視
              2023-04-26 16:26:52 來源:

              4月25日,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司法部、聯邦貿易委員會等部門官員警告金融公司和其他機構,使用人工智能(AI)會增加偏見和侵犯公民權利的風險,并表示正在監管市場以防止此類歧視。

              隨著人工智能工具的日益普及,美國、歐洲和中國的監管機構都在加強對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審查,并呼吁制定新的法律來控制該技術。

              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局長喬普拉(Rohit Chopra)表示,在金融領域,如果公司甚至不了解人工智能做出決定的原因,就不能合法地使用這些技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人工智能+”行業團隊負責人史占中在一場媒體沙龍上也提到了類似的話題。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新的技術出來之后我們不能恐懼,更不能因噎廢食;我們要積極、及時通過規則優化和有效監管,把它從挑戰人類的最強‘對手’變成人類的最好‘助手’。”

              史占中認為,人工智能是由算法推動的,而算法里面有算法的陷阱和算法的誤導,Al算法和模型的偏見設計,如種族、性別歧視等等,將引發社會排斥;Al數據分析、存儲及應用,可能引發造假造謠詐騙、信息泄露、隱私侵犯及數據濫用等,這些問題都將挑戰道德倫理。

              “人工智能更大的風險是,AI在治理架構、隱私保護以及風險設計等方面,會對未來的社會穩定、價值觀、法律法規等,形成巨大的挑戰。”史占中說道。

              在談到關于人工智能的決策如何定責的時候,史占中認為,人類智能和人工智能在協作過程中,誰處于指導地位,誰的權屬更高一點。“現在法律上確實是一個空白地帶,包括出現問題的時候誰負主要責任,以及AI責任由誰承擔,這也存在法律法規的空白區。”他說道。

              本周一,微軟支持的技術倡導組織美國商業軟件聯盟(BSA)建議在美國數據隱私立法中制定管理人工智能使用的規則。BSA代表Adobe、IBM和甲骨文等商業軟件公司。

              BSA方面稱,數字化轉型是“經濟議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制定一個國家數字化轉型議程,包括關于人工智能的規則、國家隱私標準和強有力的網絡安全政策。

              對此,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系教授陳宏民表示:“數字經濟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現在所有的信息變成數字化,一秒鐘的時間可以傳千萬里、送達億萬人,背后需要兼顧快速、便利和安全等問題。”

              陳宏民認為,數字經濟發展是參差不齊的,有一些行業和企業已經進入到數據驅動的階段,但大部分行業和企業剛剛在數字化起步階段,只有帶著迭代思維不斷學習進步,才能更好地應對不確定性的世界。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關鍵詞:
              責任編輯:zN_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