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冰淇淋Gelato也許無法復制精品咖啡的流行傳奇
              2023-07-29 20:40:21 來源:

              張非凡最近的生意還不錯。

              他創立的gelato品牌Dip In Gelato在小紅書上走紅,#DipInGelato這個專屬詞條就已經被瀏覽了70.8萬次。這個品牌在2023年春夏時段的營業額是去年同期的一倍以上。

              在位于上海富民路的Dip In Gelato首店,最新一期夏季菜單的主題是“TROPIC(熱帶)”。像是雞尾酒吧或特調咖啡那樣,在菜單上你可以看到當季限定的風味,如牛油果百香果、楊桃芭樂或者椰子蘋果香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Gelato是意大利語中的“冰激淋”,通常被譯作“手工冰淇淋”或“意式冰淇淋”,是意大利所特有的一種甜品。Gelato和美式冰淇淋(ice cream)的區別主要在于脂肪含量、空氣含量和溫度。前者在這些方面都好于美式冰淇淋,因此口感更綿密,入口即化。

              這個圈子里的人都有一個共識——今年gelato太火了。

              “設備制造商2023年一個月的營業額相當于往年一整年的。”徐廷臣對界面新聞說,“各個廠家都在斷貨,現在你無論訂哪家的冰激淋機,都得一個月后才能拿到機器。以前都是有現貨賣不出去。”他是2009年從烘焙行業跨入gelato這一細分領域的,目前專注gelato培訓,以及原料、設備和周邊供應。

              不僅僅是設備,原料也供不應求。意大利品牌手工冰激淋原料中國總代理艾莉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現在無論是哪一家原材料品牌,今年的總量至少是之前的三倍以上。“我們之前平均每個月大概空運一次,如今隔一個星期就要下一個空運訂單,一運就是兩三噸,因為一到貨就沒了。”

              “突然一下大家都在談論gelato,每個人都在‘挖球’。”她說。

              至少在一線城市, 你應該會發現今年新涌現的gelato品牌格外多。這不僅讓人聯想到了幾年前也一度風靡的精品咖啡浪潮。同樣主打小眾與30元左右的客單價,追求風味與原料產地,精品咖啡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被資本看好的賽道——那么gelato是否也能如此?

              什么推動了gelato開店潮?

              Gelato本身帶著互聯網時代零售網紅化的必備——其本身的高顏值帶來的可傳播性,疊加冰激淋的話題屬性,使它從各類平臺上不斷形成話題。而且gelato毛利很高,業內人士稱,其毛利率普遍在70%以上,部分產品毛利超過80%。

              由此gelato是一個不錯的餐飲創業品類。

              盧卡就是今年進入gelato行業的。考慮到自身所在的房地產行業的下行趨勢和他一直以來“開個小店”的想法,在3-4個月的籌備后,“Gelatopazzo深井冰鋪”趕在五一假期前在上海天津赤峰道114號開業。

              “如果做軟冰,迎面遇到的競爭對手就是麥當勞和肯德基;另外,消費者對軟冰的印象是兩塊一個,客單價做不高。”他對界面新聞說,而gelato客單價在30元左右,也符合這座城市年輕人的消費方式。

              此外,中國冰激淋市場的確也在持續擴大。

              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冰淇淋行業市場規模為1600億元,同比2020年增長8.84%,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672億元,市場規模居全球第一。

              而根據市場研究公司英敏特關于中國冰淇淋市場的2022年最新報告,在中國,冰激淋已成為臨近食品和飲料行業的熱門品類,仍然是增長最快的主要零食類別之一。

              除了餐飲趨勢的推動,gelato入局門檻較低也是今年這一波新店開出的重要原因。

              多位受訪者向界面新聞表示,今年一些設備經銷商以“打包設備”“免費培訓”“原料提供”等一站式服務的營銷手段,降低了gelato的開店門檻。

              按照往年經驗,開一家gelato店的設備成本至少要15萬;今年行業價格被壓低,配齊一套偏低端的設備只需要7、8萬,有的甚至更低。“所以今年很大一批人去做冰激淋。如果想在例如咖啡店、烘焙店中增加一個產品,最多添5、6萬就能做,這對他們來說很輕松。”艾莉說。

              據徐廷臣觀察,今年進入gelato賽道的玩家,有至少一半都是做增項的烘焙、餐飲品牌。在他看來,由于烘焙市場很大,烘焙品牌的加入擴大了gelato的市場影響力。

              Gelato的單店模式不復雜,難就難在規模化

              事實上,Gelato的生產流程并不復雜,一家十平米左右的小店面其實就可以做到前店后廠、自產自銷。不過與咖啡和烘培一樣,gelato要出圈也必須有足夠的話題度。

              首先,店鋪地址一定要有足夠的、能夠接受較高客單價的自然客流。“有時選址可能比產品質量還重要——比如你現在要能在安福路拿到一個鋪子,肯定能掙錢。”張非凡調侃說。

              其次,產品研發要跟得上市場趨勢和流量點。一位gelato品牌產品研發負責人認為,gelato的盈利模式都是一樣的,用爆款的產品引流,同時做相對經典的口味。

              一個例子是2018年創立于上海的“達可芮”。它如今被網友稱為“滬上gelato界創意冠軍”,曾推出“上海蔥油拌面” “燕麥地球”等一系列爆款單品。徐廷臣認為這是達可芮的過人之處,“人家過段時間就能找準一個引流單品,而且還能火,這就是他們的強項。”

              一兩家店要走紅不難,但gelato很難像Manner咖啡那樣去擴張。

              規模化的核心矛盾在于品質和規模之間的平衡。

              “意大利手工冰激淋的特別之處在于它是單機一臺一臺、人工一盆一盆新鮮做出來的,而不是工業生產用大型設備一噸一噸地生產出來的。”艾莉向界面新聞記者分析道,“因此如果要做連鎖品牌,單一的設備產能是跟不上的。另外,規模化還有門店管理、產品品控的難題。”

              Dip In Gelato就曾遇到過這個問題。

              2022年,這個品牌又在上海威海路開了一家新店,單看廚房面積就是富民路店面的兩倍,負責集中生產兩家店面的產品。“但是20平方米其實也很緊張,生產空間越大越好。”張非凡說。

              在他看來,gelato這個品類并不適合做大連鎖品牌。“連鎖就要有供應鏈和工廠,但是由于工廠無菌生產的要求,無法使用新鮮水果,只能使用果蓉、凍果等工業制成品,這會影響到冰激淋的口感。”

              但也有人和他們意見相左。

              在徐廷臣看來,現在工廠做出來的冰激淋的品質比之前要高,冷鏈運輸質量也有顯著提高。因此有可能出現全國化的連鎖品牌,也會像咖啡那樣,“價格也會平穩。”

              例如由于產品外觀統一、原料品質高而被視為行業標桿的IGELATO。這個品牌目前在北京布局。相關人士透露,IGELATO曾經采用每家門店自產自銷的方式,后來發現成本太高,于是切換到中央廚房-冷鏈配送到各個門店的模式。這個模式帶來的是較高的配送成本,但由于門店基本集中在北京,配送的問題暫時不大。

              由此看來,目前gelato賽道單店模式可以跑通,但是能否規模化復制,所有人都還在觀望。

              和咖啡、烘焙在一起,或許是它的最佳宿命

              難以像咖啡那樣規模化,是gelato可能無法成為精品咖啡那樣被資本追捧的主要原因。

              “和烘焙、咖啡這種品類相比,冰激淋這個單品的市場空間并不算大,而且由于成癮性不強、又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季節性,總體復購率也不是很好;而它產品壁壘低、可復制性高的特征使得這個品類做大更難。”菁財資本創始人葛賢通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實際上,即便在2019至2021年消費賽道最火熱的時候,獲得資本追捧的多為咖啡、茶飲、烘焙等長期以來的熱門賽道,幾乎看不到冰激淋品牌。

              “當然,冰激淋的優勢在于具備一定的話題度,在一些特殊的場景和位置下,一家店的生意可以做得很火爆。”葛賢通說。

              在他看來,對于想做大的連鎖品牌來說,更優的選擇是設置冰激淋為其中一個主打產品或門店特色產品,而非純粹賣冰激淋。

              一個典型案例是被稱為“魔都冰激淋天花板”的法式冰淇淋面包坊品牌Luneurs。

              以“Boulanger+Glacier(面包+冰淇淋)”為產品理念,2018年創立至今,Luneurs一直在持續豐富品牌業態。從早期主要覆蓋法式烘焙、冰淇淋與咖啡開始,目前,其產品線已覆蓋面包、冰淇淋、咖啡、早午餐、晚餐和酒館,可以支撐全天餐飲的產品供應。

              不過目前,大多數gelato品牌依舊是小規模發展。

              “這個行業不是那么容易掙錢的,真正掙錢的人很少。”在艾莉看來,這一波涌入行業的有很多缺乏經驗的新人,都是以速成的方式入行,由于不了解gelato這個產品,無法控制品質,也沒有被充分告知開店的風險。

              “冬天肯定會有一大批品牌撤下來,市面上的二手設備肯定會變多。”她如此預測道。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

              關鍵詞:
              責任編輯:zN_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