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際 > 正文
              全球財經連線|新一輪科技裁員潮來襲 歐美銀行業持續動蕩 對我國銀行業影響幾何?
              2023-03-21 22:31:13 來源:

              歐美銀行業持續動蕩

              周一,高盛下調了對歐元區2023年的經濟增長預測,稱全球銀行體系持續面臨壓力,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相關分析,我們來連線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Antonio Fatas。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宏觀經濟環境令銀行業承壓

              《全球財經連線》:您怎么看造成瑞信和硅谷銀行危機的根本原因?

              Antonio Fatas:我認為背后的原因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共通點,即當下特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特別是我們看到全球多家中央銀行的利率上升,給銀行帶來壓力。這種壓力使得利潤率下降,令一些資產正失去價值。這也使得越來越多的銀行,一旦面臨任何額外的風險或者波動,都可能引發危機。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兩個案例的性質非常不同,但與此同時,兩者均表明當前銀行業和金融市場十分接近(危機的)邊緣。

              不會發生類似2008年的系統性危機

              《全球財經連線》:這些銀行危機加劇了人們對更廣泛的金融緊急情況的擔憂。您怎么看?是否正在接近類似2008年的金融危機?

              Antonio Fatas:我不認為會發生金融危機,我對此仍然樂觀。但很多事情發展得很快。2008年,我們面臨的根本問題是房地產市場的崩潰。這使得很多銀行,特別是發達經濟體的銀行承受了大量的壓力。沒有簡單的方法來應對這一危機,沒有簡單的方法能夠走出房地產市場的泡沫。

              今天,許多銀行的處境并不容易,這是可以肯定的,它們盈利能力在下降。但與此同時,我認為許多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比2008年好很多。所以我不認為會發生類似2008年的系統性危機。更多的是當前 (銀行業)普遍的低利潤率現象,同時,比較脆弱的銀行正在被推向邊緣。

              美聯儲有可能暫緩加息

              《全球財經連線》:美聯儲即將宣布他們的最新決議。考慮到眼下銀行業所發生的風波,美聯儲是否會暫緩加息步伐?

              Antonio Fatas: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但我無法給出很好的答案。我們看到歐央行幾天前的做法,歐央行表示會繼續提高利率,并且是以符合市場預期的幅度加息;同時也會向銀行提供大量支持,以確保其金融系統穩定。我認為美聯儲在加息方面可能比歐央行有更多的空間。在美國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他們此前已經大幅提高了利率。因此,如果美聯儲暫緩加息,這并不奇怪。

              但什么是暫緩?可能是保持利率不動,也可能是加息25個基點。我認為這兩種做法市場都能夠理解,并不會顯得不合理。但同時,我也不排除美聯儲將按照市場原有的鷹派預期加息的可能性,他們可能做出不同的聲明。但我認為美聯儲比歐央行面臨的壓力更大,因此大概率無法像歐央行一樣大幅提高利率。

              未來仍有很多不確定性

              《全球財經連線》:哪些風險可能使更多銀行陷入危機?

              Antonio Fatas:眼下,我認為宏觀經濟方面的壞消息可能會使更多銀行陷入危機。在此番銀行危機開始前,我們討論的最多的就是經濟衰退。全球經濟是否會陷入衰退,歐洲經濟會衰退嗎,美國是否正在步入衰退等等。因此,任何大規模的經濟衰退可能到來的跡象,都可能使銀行業陷入更脆弱的境地。但與此同時,如果經濟衰退真的發生,那么央行可能會下調利率。這將有助于緩解銀行現在所面臨的問題。

              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幾個月里還會有很多波動。目前來看,情況還不算太糟糕,因為我不認為銀行業的危機會全面爆發,但仍有很多不確定性。如果你過一個月再問我,也許我的觀點會更加悲觀,因為接下來幾天可能會有更多壞消息疊加。

              對我國銀行業影響幾何?

              歐美銀行業震蕩仍在持續,對我國銀行業有怎樣的影響?又有何啟發?我們來聽取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常務副書記兼副院長、教授王晉斌的解讀。

              歐美銀行業動蕩對我國銀行業影響較小

              王晉斌: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從美國的硅谷銀行、簽名銀行,到瑞士的瑞信銀行,美歐銀行業的動蕩仍在持續,主要是因為過去美歐實行了非常寬松的貨幣政策,銀行業獲得了大量非常低利率的儲蓄。在加息的過程中,利率上揚,低成本的儲蓄來源減少了,導致資產出現了問題。尤其是過去在非常低利率的情況下,銀行可能采取了一些比較激進的資產配置策略,所以導致了現在的動蕩及困境。

              整體來說,歐美銀行業的動蕩其實對我國的銀行業影響相對比較小,主要是由于我國銀行業面臨的環境和歐美有很大差異。過去,我們的貨幣政策并沒有實行“大水漫灌”,而是堅持“穩字當頭”,利率水平控制在能夠支持經濟增長的合理狀態,貨幣的供給也保持在合理區間。所以整個銀行業并沒有因為(歐美)貨幣政策的巨大變化,而出現顯著的業務調整。

              要更加重視銀行系統穩定性

              王晉斌:歐美銀行業之所以出現這些震蕩,主要和激進的貨幣政策有關。這對我國未來宏觀政策以及金融穩定來講,是一個關注點。

              同時由于我們在最近幾年給予系統性金融風險高度關注,在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對維持金融業整體穩定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也需要在銀行業實施宏觀審慎監管,按照標準和要求去落實,同時也要對銀行業的業務有比較好的監管。

              歐美銀行業的動蕩中,尤其是瑞信銀行,很重要的一點是很多業務的監管不透明,對于造成現在的重大風險負有直接責任。所以對我們來講,啟示就是,中國是銀行主導型的金融體系,金融系統的穩定性以及常態化的金融監管是保證宏觀政策能夠按照既定目標前行的重要基礎,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所以我們要更加重視銀行系統穩定性。

              科技企業迎來新一輪裁員潮

              在歐美經濟前景風險陡增、全球銀行業或將進入動蕩時代的背景下,科技企業迎來又一輪裁員潮。

              數據顯示,全球1051家科技公司2022年累計裁員超過16萬人。進入2023年,科技行業的裁員幅度進一步增大,全球503家科技公司的累計裁員人數已超14.8萬。本月14日,美國Meta公司宣布了第二輪大規模裁員計劃,約1萬名員工將受影響。20日,亞馬遜也宣布本輪再裁員9000人。相關分析,我們來連線思睿投資集團合伙人、首席經濟學家洪灝。

              對裁員的解讀不應指向經濟衰退

              《全球財經連線》:科技裁員潮持續,表明美國科技行業怎樣的現狀? 是否指向美國經濟衰退?

              洪灝:美國科技行業的裁員并不是現在開始的,其實已經持續了好幾個月。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是亞馬遜,之前已經裁了1萬多人,現在再裁9000人。這主要是因為在疫情期間,這些商家、互聯網電商平臺,因為錯誤估計了整個社會對互聯網行業的需求,所以擴容得比較快。當前美國國內經濟開始放緩,同時美國國內需求開始減弱,因此也不需要這么多人手,所以,解讀“裁員潮”可能并不能完全放到美國經濟上。從失業率、就業人數等經濟數據來看,工作崗位非常充裕,主要表現在服務行業,主要是因為新冠疫情讓很多人退出了行業,此外移民在過去幾年也大量減少了。

              考慮到這些,服務行業的工作還是很多的,這也是這次美國經濟放緩的一個比較獨特的地方。雖然經濟在放緩,但服務行業非常火爆,形成了一個兩極分化的局面:一方面互聯網行業在裁人,這是過去十年一個高速增長的行業,居然美國經濟還沒有衰退就開始裁人;另一方面服務業招不到人。

              硅谷銀行風波暫不會引發系統性風險

              《全球財經連線》:硅谷銀行倒閉事件及由此引發的銀行業信心危機,對科技初創企業的生態將有怎樣的影響?

              洪灝:其實硅谷銀行我覺得是一個比較獨特的個案,因為買的是美債,這被認為是全世界最安全的資產,居然在這時遭到資產價格的減記。它服務于硅谷很多創業公司,在這個時間點,的確會給硅谷的一些企業,尤其是初創公司帶來一些打擊,但是美國的監管也迅速采取了行動,所以其實這個風波算是暫時平下去了。

              心態方面我覺得會有一定的影響。一般銀行倒閉,很多人會聯想到是不是存款損失了,工資發不出去,導致硅谷的很多初創公司要倒閉了。其實現在這些事情并沒有發生。金融市場一般來說是會過度對現實反應,總是在漲得過高、跌得過低的兩個極端之間搖擺。現在美國的監管也開始出手,很有可能對于整個美國銀行體系里的存款都有了擔保。這樣的話,我并不覺得這是一個系統性蔓延的事件,當然如果事態(進一步)發展,就會變成系統性風險。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關鍵詞:
              責任編輯:zN_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