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社會 > 正文
              【全球新要聞】增加降水7272萬噸!“問天要雨”究竟如何實現?安徽氣象專家一一揭秘
              2023-03-22 07:51:42 來源:

              3月20日,安徽省氣象部門發布數據,上周安徽省各級氣象部門通過人工增雨作業,共增加降水7272萬噸,引發關注。7272萬噸是怎么計算出來的?何時可以施行人工增雨?指令如何下達?在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人類影響天氣工作未來將有哪些課題?針對這些讀者關注的問題,記者聯系安徽省氣象專家來一一了解。

              問題一:啟動人工增雨有哪些程序?

              上周的降水,緩解了安徽省嚴重的氣象干旱情況。記者從安徽省氣象部門了解到,對于上周的降水,人工增雨可謂是功不可沒。


              (相關資料圖)

              那么,什么情況下氣象部門才會選擇人工增雨?記者帶著這樣的疑問聯系到了安徽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正研級高工袁野。袁野介紹:"我們選擇人工增雨的標準是,根據地方政府需求,在出現干旱等需要實施人工增雨的情況下,氣象部門會事先預判云層條件,當具備實施人工增雨作業的天氣條件,并在得到空域管制部門同意許可的情況下,便可實施人工增雨作業。"

              人工增雨需要氣象部門與空域管制部門的聯合批準下才能進行,人工增雨的指令發布程序也需要兩家單位聯合審批同意。袁野告訴記者:"氣象部門在研判具備人工增雨條件時,要提前向空域管制部門申報作業計劃、申請作業空域,并同時在作業區發布作業公告,實施作業前還要再次向空域管制部門確認地面火箭作業參數或飛機作業航線,按照空域管制部門批復同意的作業參數或飛行航線來實施作業。"

              問題二:7272萬噸增雨數據怎么得來的?

              3月20日,氣象部門公布數據,上周安徽省共實施飛機增雨3架次,航時7小時22分鐘,全省共組織實施地面人工增雨作業64點次,增加降水約7272萬噸。

              這樣準確的增雨數據是如何計算得到的呢?袁野解釋道:"這要根據全省各地飛機、地面作業的信息,依據云移動的方向、速度計算得出一定時間段的影響范圍,這段影響范圍稱之為影響區,在作業區域上游或側風方向選擇形狀一致的且云發展趨勢一致的區域作為對比區,計算影響區、對比區降水總量的差異即為增雨量,將全省每次飛機、地面作業的增雨量累計,即為本次作業的人工增雨的水量。"

              問題三:氣象工作者如何"耕云播雨"?

              上周,安徽省進行的人工增雨共發射火箭彈113枚、燃氣炮2463發、燃燒焰條46根。那么人工增雨的工作機理是什么呢?袁野介紹,"人工增雨作業根據云層特性可分為冷云作業和暖云作業兩種,目前常用的主要是冷云作業。冷云作業的機理其實是在云內播散冷云催化劑,相當于在云內播撒‘雨種’,這些‘雨種’會聚集云內大量的過冷水(指0℃以下尚未凍結的水滴),經過云內多個不同微物理過程,逐漸生成大雨滴,在上升氣流托不住時降落形成降水,可形象地稱之為‘耕云播雨’"

              目前常用的手段是利用飛機、火箭、地面發生器等載體將催化劑播撒到云里。"

              問題四:人工影響天氣還有哪些方面?

              氣象部門都會設置有人影辦,它的全稱是"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2023年的"世界氣象日"主題是"天氣氣候水 代代向未來",水不僅涉及人類生存與發展,也是氣象萬千變化的主要參與者之一。在未來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人工影響天氣是不是有更多的課題需要研究呢?

              袁野介紹,人工影響天氣,是指為避免或者減輕氣象災害,合理利用氣候資源,在適當條件下通過科技手段對局部大氣的物理、化學過程進行人工影響,實現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霧、防霜等目的的活動。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人工影響天氣正在從單一的防災減災向防災減災、趨利避害并重方向轉變,未來人工影響天氣將可在空中云水資源開發、生態保護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大皖新聞記者 趙明玉 通訊員 吳然 實習生 張光潔

              關鍵詞:
              責任編輯:zN_2257